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教學原理
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 
開課學期
95-2 
授課對象
中等學校教育學程  
授課教師
符碧真 
課號
EduTch5203 
課程識別碼
P01 U0120 
班次
02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3,4(10:20~12:10) 
上課地點
新聞所207 
備註
教育方法學課程
總人數上限:5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九十五學年度第一學期  教學原理課程大綱
授課教師:符碧真 時間:週二10:20-12:10 地點:新研所207室
Office Hours: 週二 9:30-10:20 地點:新研所403室
聯絡電話:(02)3366-5703 e-mail: janefu@ntu.edu.tw
教學目標:瞭解教學之理論、原理,並應用至實際之教學情境。
教學內容:
 週次   Page No.   內容
1.第一週 1-15 課程簡介、教師專業、學科教學知識(PCK)
2.第二週 16-28 教與學的關係、教學基本概念、教師與學生之metaphor、生手與熟手教師
3.第三週 29-68 IAEP、TIMSS-R、PISA+觀賞美國、日本教學 Tape
4.第四週 77-106, 220-278 行為論及其在教學上之應用、教案設計(3S)
5.第五週 107-150, 279-293 認知發展、訊息處理理論
6.第六週 319-370 建構論及其在教學上之應用
7.第七週 151-185, 294-317 社會學習理論及其在教學上之應用
8.第八週 186-219, 428-441 動機理論及其在教學上之應用
9.第九週 389-427 迷思概念及概念改變
10.第十週 474-495 學生認知風格
11.第十一週 441-473, 527- 產婆法與發問技巧+新加坡及台灣新制測驗評量
12.第十二週 各組報告迷思概念
13.第十三週 371-383 價值澄清教學法
14.第十四週 503-507 討論教學法
15.第十五週 514-519 探究教學法
16.第十六週 508-513, 520-526 合作教學法、創造思考教學法
17.第十七週 各組報告本學年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分析與「考試知多少」比較
教學方式:
第1-9&13週,以教師講授及小組討論為主
第10-11、14-17週小組報告:每組報告40分鐘,討論40分鐘,教師作總結20分鐘。
第12,18週小組報告:每組報告10分鐘
(除第12、18週外,其餘小組報告每位同學均需發言,並請嚴格掌控時間,擬妥大綱後,請與授課教師討論)
閱讀資料:課堂上發參考資料
考試知多少(曹亮吉,心理出版社)
成績評量:一、個人部分40%
1.上課表現:出席狀況、參與討論 10%
2.『考試知多少』+『新加坡:小孩不笨』電影心得報告:20%
(包括 A.重點摘要及 B.心得及批判,每篇不超過2000字)
二、團體部分70%
1.異質分組小組報告:30%(需小組成員共同努力)
(1) 課堂主題報告(只需繳交書面大綱)
2.同質分組小組報告:40%(需小組成員共同努力)
(1) 今年最近一次的國中基本學力測驗試題分析,包括:本次測驗特點、認知層次分析、是否符合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、跨科之題目、最佳及最差的題目各三題及其原因、總評價。
(2) 舉出一個misconception,撰寫一個運用PCK,並兼顧3S,5W, 以達成學生概念改變的教案。
(3) 分析95年度(4/1)教師資格檢定「課程與教學」科目,並整理各版本教學原理歸內出自己未來準備的大綱及建議新增單元(含理由)(不超過2000字為原則)。

迷思概念教案:應包括以下部分:
(A) Why? 為什麼要學本單元,本單元有何重要性?製造學習者「缺乏感」,以引起學習動機
(B) What? 本單元想要傳達的重要概念有哪些?
(C) Whom? 學習對象為何?需具備哪些先備知識(prior knowledge)?根據過去經驗,學生可能有哪些迷思概念會阻礙本單元的學習?
(D) Where? 地點及學習環境脈絡(context)
(E) How? 採用什麼教法及教具?
(F) When? 教學順序與流程為何?
(G) Whether or not & How much? 如何評量學習者有沒有學到?學到多少?
P.S. 1.除異質小組課堂主題報告繳交書面大綱外,其餘報告字數不超過2000字。
2.除迷思概念外,其餘報告請於最後一次上課交,逾期不收。
 

課程目標
 
課程要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無資料